葫蘆頭的制作方法
葫蘆頭是我國(guó)陜西西安地區(qū)非常有名氣的西安風(fēng)味小吃,在老西安人的心目中,它是與回民的羊肉泡饃齊名的吃食。西安人吃葫蘆頭是各有所愛,大凡青壯年男人喜肉多湯肥,麻辣味重,以過肉癮;婦女喜歡清湯單走,利腸爽口,以品其清香;老年人則喜其形、色、質(zhì)、味之美。據(jù)說腸吸五谷之精華,性溫善補(bǔ),理調(diào)生機(jī),猶如藥中“甘草”,隨熱即熱,隨涼即涼,冬可暖胃健腸,夏可清熱爽腑。民間驗(yàn)方中就有“玉腸湯”之稱,腸湯中加大茴、小茴、蓽撥、厚樸、人參等燉之,為健腸補(bǔ)虛之比較佳補(bǔ)品。而其特點(diǎn)是:饃塊潔白晶亮、軟綿滑韌,肉嫩湯鮮,肥而不膩,醇香撲鼻。葫蘆頭的煮法也很有講究,傳統(tǒng)的有單走、口湯、干泡、水圍城四種。今天小編就為你帶來到簡(jiǎn)單的葫蘆頭的制作方法,不用西安你也能夠吃到當(dāng)?shù)氐奶厣朗场?/p>
【葫蘆頭的制作方法】
所需材料:
豬腸、豬肚、鹽、醋、清水、豬骨頭、豬肉、母雞、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大香、元桂、草果、饃、雞肉、料酒、調(diào)料水、味精、香菜末、蒜苗絲、熟豬油
制作步驟:
1.處理腸、肚:
2.豬大腸和豬肚各用精鹽、醋分別用手搓揉20分鐘,除去油膩和腥味。
3.將用鹽、醋揉搓過的腸子放入清水中,左手捏住腸頭,右手握緊腸子,先捋凈腸子外壁上附著的粘液、臟物,再將肚子展平,用刀刮去外皮薄膜,然后把腸肚放入清水中洗凈(肚子尚需翻過來沖洗)。
4.將腸子放入清水中,先用兩手食指由大腸頭開始翻過,待全部翻轉(zhuǎn)后,將腸壁上的油膩、臟物撕摘干凈,清水漂洗后捋干水分。
5.將腸、肚回翻過來,各用精鹽、醋揉搓10分鐘。然后先用清水漂洗,再用清水反復(fù)沖灌,直至腸、肚色白,發(fā)亮,無臭臊味為止。
6.將空鐵鍋用中火燒熱,把洗好的大腸放入鍋內(nèi),改用小火一邊焙烤一邊攪動(dòng),約10分鐘后,大腸受熱收縮,排出帶有腥氣的水分。取出,再用清水沖洗兩次。在距大腸頭約35厘米處切斷,取下葫蘆頭。
7.在鐵鍋中加水,旺火燒開后,放入腸、肚,稍煮幾滾,撇去浮沫,改用中火煮約30分鐘,在此期間要攪動(dòng)7-8次,接著壓上鐵箅子,蓋上鍋蓋,用小火煮約4小時(shí),再加精鹽。10分鐘后,用漏勺撈出大腸頭(即葫蘆頭),再撈細(xì)腸,比較后撈肚子。
8.用細(xì)竹竿一根,搭掛起大腸,瀝干水分,再將大腸頭及碎節(jié)腸子放入竹篩內(nèi),晾干。
9.將豬骨頭洗凈、砸斷。豬肉切成2.4千克重的塊。在大鐵鍋內(nèi)添入清水,旺火燒開后,投入骨頭、豬肉,煮約10分鐘,撇去浮沫,見湯色發(fā)白時(shí),下入母雞和精鹽,再煮30分鐘,將花椒、八角、桂皮、大香、元桂、草果裝入凈布口袋內(nèi),扎緊袋口,下入鍋中,改用小火煮3小時(shí),待湯汁濃后盛入大瓷盆中
10.饃:在大鐵鍋內(nèi)倒入原汁湯對(duì)水,旺火燒開。吃時(shí)將饃掰成碎饃塊,放入大碗中,然后將熟大腸、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長(zhǎng)的坡刀片;熟豬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(zhǎng)、二分厚的肉片;雞肉切成兩片一寸半長(zhǎng)、四分寬的片。然后,把它們整齊的排放在掰好的饃上,用鍋內(nèi)滾開的湯汁反復(fù)澆3-4次,使碗內(nèi)的饃塊浸透湯汁。然后放入料酒、調(diào)料水、味精、香菜末、蒜苗絲,淋上熟豬油,再澆入適量的滾湯汁即可食用。
【葫蘆頭制作方法的溫馨小提示】
1.饃要掰細(xì)掰小、易滲入肉湯;
2.澆肉湯時(shí),有講究,要從碗邊分次澆入,每次量要適宜,滲入后再澆,至滲透為止。
怎么樣是不是隔著屏幕都能聞到豬肚和豬腸的香味了呢,小伙伴們快點(diǎn)動(dòng)手做起來這道美食吧!
課程分類